-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4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2023年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就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
陶青表示,2023年一季度,我國船舶工業經濟運行企穩回升,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穩中提質3大特點。統計數據顯示,1—3月份,我國造船完工量917萬載重噸;新接訂單量151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3%。截至3月底,手持訂單量1145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5.6%。
一是穩中向好。1—3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3.5%、62.9%和50.8%,為世界第一。2022年,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我國共有12種船型新接訂單量居全球第一。
二是穩中求進。高端船型取得新突破,截至3月底,全球共交付了6艘24000TEU級集裝箱船,全部都由中國船廠建造;我國船企抓住汽車運輸船市場回升的有利時機,包攬了今年一季度全球24艘汽車運輸船建造訂單。此外,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工程進展順利,總體進度已達91%,正在全面調試和內裝完工階段,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實現交付。
三是穩中提質。船舶訂單質量明顯提升,綠色化發展步伐加快。1—3月,我國新接船舶訂單結構優化,修載比達到0.485,處于歷史最好水平。2022年以來,我國新接訂單中綠色動力船舶占比約50%;今年中國船舶集團和法國達飛集團簽署的系列綠色低碳大型集裝箱船建造合作協議,包括12艘15000箱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和4艘23000箱LNG雙燃料集裝箱船建造項目,合同總金額超過210億元人民幣。
總體來看,我國船舶工業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持續攀升,產業發展也站在了新的更高起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