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社 論
1月11日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總結2022年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3年重點任務,對于全系統統一認識、明確方向、堅定信心、凝聚力量,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過去一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應對多種超預期因素沖擊,凝心聚力、篤行不怠,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工業和信息化發展邁上新臺階。工業經濟總體回穩向好,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高端裝備、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標志性成果不斷涌現,C919大型客機實現全球首架交付,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全球領先,船舶、光伏等產業快速發展,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總體保持穩定,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不斷加快。信息通信業快速發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平臺和APP治理、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等成效顯著。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230萬個,新型數據中心建設提速,中小微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降低超過10%,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初步建立。新冠疫苗、藥物等重點醫療物資供應保障有力有效,圓滿完成黨的二十大、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重大活動保障任務,全系統黨員干部攻堅克難、奮發作為的精氣神進一步提振。工業和信息化的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描繪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作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重大部署。全系統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認識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大意義、面臨的形勢和使命任務,切實增強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要聚焦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目標,埋頭苦干、奮勇前行,以新氣象新作為,努力實現工業和信息化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堅強支撐。
以新氣象新作為促進工業經濟穩增長。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工業經濟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壓艙石”。穩住工業增長基本盤,關鍵是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實施穩增長的政策措施。穩住汽車、電子、機械、石化等規模大、占比高、帶動性強的重點行業,針對不同行業特點分業施策。發揮重點區域帶動作用,鼓勵有產業優勢的工業大省主動挑大梁。穩住汽車等大宗消費,實施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深化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建設。深化產融合作,充分發揮投資基金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制造業投入。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針對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增長快、潛力大的新興產業,加大培育支持力度,打造更多新的增長點。
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和技術創新的主戰場,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卡脖子”薄弱環節,推進強鏈補鏈穩鏈,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攻關。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廣應用一批先進綠色基礎制造工藝,加快大飛機產業化發展,推動工業母機高質量發展。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升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培養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全面落實工業領域以及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加強綠色低碳技術改造,提高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做大優勢產業,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構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量子信息等新的發展引擎。
以新氣象新作為提高信息通信業服務供給能力。當前,數字經濟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要把握歷史契機,著力提升信息通信服務供給能力。出臺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5G和千兆光網建設,啟動“寬帶邊疆”建設,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推動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速5G規?;瘧?,完善工業互聯網技術體系、標準體系、應用體系,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提升行業治理水平,強化APP全流程、全鏈條治理,持續防范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用戶權益保護,不斷構筑美好數字生活新圖景。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已經明確,讓我們奮發進取、埋頭苦干,奮力開創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新聞附件: